電影 《 Eat Pray Love 》女主角因失婚毅然決定到處流浪,探索自己的可能性。為了美食和學懂浪漫的意大利語,她第一站來到了羅馬。一晚她和幾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相識吃晚飯,席間他們玩一個遊戲:用一個字去形容你來自的地方。席中有一位瑞典女生用「 Conform 」這一個字來描述她的家鄉。這字的意思大概是 — 要合符一些社會的標準、規則。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未來過瑞典,對這地方一點認識都沒有。當時我活在這個人人都「我要做Model」,人人都叫你要 Think outside the box ,連乖乖地等多半秒轉綠燈都無法忍受的都市,實在無法想像八千公里以外竟會有一個愛守規矩的地方?
後來我初次來到瑞典,個個身形高挑,輪廓清秀不用說,還彷佛每人都深諳穿衣之道,打扮得體,簡潔優雅又不失個性。再到家具店逛逛,設計實用又時尚,用色與大自然共融。放眼看出去,每人每物都十分和諧,絕對不會在眼角有一點突兀的大紅大綠。那時對瑞典人大概的印象就是很有個性。
逗留時間久了,我開始發現怎麼每個人看起來都很有個性,又每個人看來都很相像?我保證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最旺的那條街站個不用5分鐘,必定可以找到3個或以上打扮得一模一樣的瑞典人。就像我之前在地鐵上就遇到這兩個分別在不同車站上車互不相識的孖公仔。電影中那位瑞典女生的對白不期然浮現在我腦海。
和瑞典朋友聊起這話題,她帶點不情願地認同,的確和陌生人撞衣服不是奇事。其實瑞典人心裡都跟隨著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生活潛規則。大部分瑞典人很怕「與別人起衝突」,因此他們做大小決定時,考慮的是該如何融入,而不是如何特出自己。小決定如穿衣打扮就像一套制服,看有沒有符合朋友間的需求,例如年輕女生的基本配備就是一身黑配小白鞋。比較重要的決定如子女讀哪間學校,除非是皇親貴族或首富,不然一般都是入讀附近社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強烈的名校文化。
不論貧富,一般言談、打扮、家居都相對地樸實。過於奪目、標奇立異、金壁輝煌奢華炫富也不是他們的菜。如駕車一般是 Volvo、Volkswagen 等中價車廠,曾聽朋友說他高高興興地駕著一輛新 audi 上班去,怎料引來瑞典同事在背後討論說他太揮霍。那位朋友當晚就刻意把泥抹在車身,讓他的新車看起來舊一點。
瑞典不求你一人一枝獨秀,但求人人恰如其分。盡可能與環境共融,待人謙卑守禮的態度,就是造就這最宜居城市的價值。